旅遊日期: 2023年11月20日 & 11月23日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🔶 明孝陵 | 1. 簡介 & 門票 回首頁 ⤴️
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合葬陵墓,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 (1381年),明永樂三年 (1405年) 完工,歷時長達25年,佔地170萬多平方公尺,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。
明孝陵繼承唐宋帝陵的舊制「依山為陵」,又首創方墳為圜丘的新制,更與周圍環境結合,建立了一條會轉彎 、規模又是最大的石像生神道。這些建築設計和石刻藝術,直接影響了接下來500多年的明清帝陵寢形制,所以明孝陵有「明清皇家第一陵」之稱。
2003年明孝陵和「北京十三陵」以「明清皇家陵墓」的項目,列入世界文化遺產,是南京必遊景點之一。
現在明孝陵景區規畫在鐘山風景名勝區內,下圖是鐘山風景名勝區的東部區域,而東部區域大致可分為: 明孝陵景區(紅色圈)、中山陵景區(深藍色圈)、靈谷景區(淺藍色圈)、和其他的子景點。
東部區域的主要景點門票收費如下:
** 鐘山風景區套票包含了四個景點: 明孝陵景區(上圖紅色圈)、美齡宮(上圖黃色圈)、音樂台(上圖綠色圈)、靈谷景區(上圖淺藍色圈)。
我們原本就計畫要到明孝陵、美齡宮和靈谷景區,能省錢當然買套票啊!
這四個景點我們分兩天玩,依照地理位置,第一天先玩明孝陵和美齡宮,第二天再玩靈谷景區和音樂台。
中山陵另外再安排一天拜訪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🔶 明孝陵 | 2. 路線規劃 回首頁 ⤴️
下圖是明孝陵的景區圖,已加了我們的行走路線,也標示了主要景點名稱。我們的行走路線基本上是:
🠮 從明孝陵景區 3 號門開始 (左下角的紅色星星): 地鐵 2 號線的苜蓿園站 ( 1 號口) 出來,順著明孝陵景區標示,步行約630公尺,就到明孝陵景區 3 號門入口。
🠮 梅花谷景點 (藍色路線)
🠮 翁仲路神道 & 明孝陵陵宮區 (綠色路線)
🠮 明東陵遺址 & 顏真卿碑林 (紫色路線)
🠮 梅花山景點 & 石像路神道 & 四方城 (橘色路線)
🠮 美齡宮
🠮 出了美齡宮,沿著博愛園離開鐘山風景名勝區 (黃色路線),在下馬坊站 (黃色星星) 搭地鐵,前往新街口看看。如果還有體力,也可以到離下馬坊站不遠的下馬坊公園逛逛。下馬坊是明孝陵真正的起點,有下馬坊石牌、神烈山碑和禁約碑古蹟。我們是到中山陵時一起拜訪下馬坊的。
明孝陵景區大大小小的景點重多,如果一天之內要走遍每一個景點,腳真的會斷掉,我們只能挑主要的和有興趣的景點,其他的下次有緣再來吧!
如此逛了一圈,明孝陵景區停留約 4 小時,美齡宮停留約 1 小時。
這篇先介紹明孝陵,美齡宮分篇介紹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🔶 明孝陵 | 3. 明孝陵景點
➤➤ [ 景區 1 | 下馬坊 ] 回首頁 ⤴️
「下馬坊」建於明洪武二十六年(公元1393年),是明孝陵真正的起點,隱約可以看到石坊上刻有「諸司官員下馬」六個大字,示意各級官員到此必須下馬步行,以示尊敬,因而稱此處為「下馬坊」。
穿過石坊還要走1.5公里,才到明孝陵的石像路神道,為了節省體力,這段路我們沒走。
11月底的南京,時不時會看到紅色的楓葉,增添一點秋意。
下馬石坊前的「神烈山碑」。
明嘉靖十年 (公元1531年) 改「鐘山」為「神烈山」而立,碑額刻有「聖旨」,碑面有楷書「神烈山」。原有方形碑亭保護,如今已倒塌,只剩4個石柱底座。
2007年出土的「龍紋石雕構件」,高浮雕的龍紋,線條流暢,雕工精美,龍紋旁有如意雲紋,這個構件可能是「神烈山碑亭」的殘件。
明崇禎十四年 (西元1641年) 立的「禁約碑」,製訂了禁止損壞明孝陵以及謁陵時的有關禁約條款。
➤➤ [ 景區 2 | 梅花谷景點 (長生鹿苑、台想昭明、梅花妝韵) ] 回首頁 ⤴️
梅花山和梅花谷,兩處種有四萬多株梅花,早春時,梅花盛開,可來此賞梅。既然此時無梅花可賞,我們朝「翁仲路神道」的方向,沿途在長生鹿苑、台想昭明、梅花妝韵等景點停留片刻。
長生鹿苑 - 可餵小鹿拍照,另外收費。不想花錢也可在欄杆外拍小鹿。
台想昭明 - 可拍湖邊風光。
梅花妝韵: 11月來時休館,下圖右邊是壽陽公主的雕像。相傳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,有一日在殿簷下休息,有梅花花瓣落到她的額頭上,留下花痕,拂拭不去,而顯得更嫵媚動人。之後壽陽公主便經常取梅花妝扮額頭,人們仿之,稱此妝飾為“梅花妝”、“梅妝”、“壽陽妝”。
➤➤ [ 景區 3 | 神道望柱 & 翁仲路神道 & 欞星門 ] 回首頁 ⤴️
神道望柱 - 這對望柱前方是南北向的「翁仲路」,右方是東西向的「石像路」,帝陵神道通常為直線,明孝陵神道依山而造,與周圍環境結合,在神道中間轉了個彎是一大特點。
又望柱大都豎立在神道的最前端,這裡望柱設於中間,銜接「石像路」與「翁仲路」有了起承轉合的作用,別出新意。
(神道望柱右邊的石像路)
翁仲路神道 - 翁仲路是神道的第二段,長250公尺。過了望柱,神道兩旁豎立了兩對威嚴的武將和兩對莊嚴的文臣的石像生 (又稱石翁仲),這些用巨石雕刻而成的石像生,造型生動逼真,走在神道中,充滿了莊嚴肅穆的感覺。
(武將石像生)
(武將石像生)
(文臣石像生)
(文臣石像生)
欞星門 - 翁仲路神道的盡頭是欞星門,清代時被毀,僅存石柱基座6個,依據殘留證據考察,重新修復。
神道兩側穿插著已變色的秋葉,走起來很舒適,就是遊客有點多。
➤➤ [ 景區 4 | 明孝陵陵宮區(金水橋、文武方門、碑殿、神帛爐、享殿、內紅門、昇仙橋、方城明樓、寶頂) ] 回首頁 ⤴️
過了欞星門就到明孝陵陵宮區,陵宮區正前方立了「世界文化遺產」的石碑。
(明孝陵石碑)
金水橋 -又稱御河橋,過了石橋,便是明孝陵的第一道門,「文武方門」。
文武方門 - 明孝陵的正門,中門旁邊有一面用日、德、意、英、法、俄六國文字書寫的「特別告示」碑,是清宣統元年 (1909年) ,警告外國人不可破壞、塗鴉明孝陵的告示。
(六國文字書寫的「特別告示」碑)
碑殿 - 原為明孝陵的中門,後被毀。清康熙年間改建為碑殿,康熙禦書「治隆唐宋」四字,並交與曹寅(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) 製做成石碑,兩旁是乾隆題的御碑。
(中 - 康熙書寫的「治隆唐宋」; 左右兩塊 - 乾隆題的詩碑)
(中 - 康熙書寫的「治隆唐宋」; 左右兩塊 - 乾隆題的詩碑)
神帛爐 - 主要用於焚燒祭祀所用的神帛和祝版。
原明代神帛爐已被毀,只剩磚石基底,後經考古調查,此神帛爐與北京明長陵神帛爐相差無幾。 2006年利用部分殘存的基礎,參照北京長陵神帛爐樣式,予以復建。
享殿 - 原明代享殿毀於戰火,只存座台基底,現享殿為清同治十二年(1873年) 重建,規模較小。現內供奉朱元璋畫像,和販賣紀念品。
內紅門 - 又稱陰陽門,穿過此門,寓意從陽間走進陰間。11月的銀杏已開始變黃,對映著紅牆和黃色的琉璃瓦,很漂亮。
(內紅門)
昇仙橋 - 位於「方城明樓」前的巨大石橋,橋長57.5公尺,寬26.6公尺,當年朱元璋靈柩由此過橋入葬,故稱為「昇仙橋」。
方城明樓 - 方城是以石塊砌成的城堡,方城上方的紅牆、黃色琉璃瓦建築是明樓,俗稱為「馬娘娘梳妝枱」,也是明孝陵建築群的最高點。方城明樓是明代首創形制,明代以前的帝王陵墓都沒有這樣的建築。高大雄偉的方城明樓,展現出一代帝王的氣勢。
方城影璧 - 方城西兩側建有影璧,影璧下部有精細的磚雕花卉,是明代初期磚雕藝術的代表作之一。
寶頂 - 方城的後面就是「寶頂」。「寶頂」是一個直徑達325 ~ 400公尺的圓形大土丘,周圍有用長石條圍成的城牆,周長1000多公尺,形成「寶城」。仔細看「寶城」城牆中還有鑿孔,可以排水。
城牆上有民國時期刻的「此山明太祖之墓」,朱元璋和馬皇后合葬的地宮就在下面。明孝陵地宮如今尚未開掘,也未曾被盜墓成功,考古工作者曾採用先進的探測技術,確定寶城下有地宮。
(「此山明太祖之墓」)
從方城後方兩側可爬上明樓。
(方城上方的明樓)
明樓內新設立了「明孝陵地宮VR探秘」的體驗館,現在打八折,80 人民幣/人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加,至於準確度有多高就不知道了,畢竟目前還沒有人真正的看到過明孝陵的地宮啊!
➤➤ [ 景區 5 | 明東陵遺址 & 顏真卿碑林 ] 回首頁 ⤴️
明東陵遺址 - 明東陵是朱元璋長子朱標的陵寢,位於明孝陵陵宮的東邊。但歷經戰火摧毀,如今只剩台階和地基。
明東陵旁的「洩洪設施遺存」,溝內的石柱橫斷面呈梭形,以減少洩洪時的阻力,很難想像六百多年前造陵工匠已經掌握這個力學的原理。
顏真卿碑林: 南京書畫院建的仿唐代建築「書星集粹」,內有碑林,大都是近代中國和日本書法家的手筆。
(仿唐式碑林)
碑林後方有顏真卿雕像
➤➤ [ 景區 6 | 梅花山景點 (孫權墓、東吳大帝孫權紀念館、紅樓藝文苑) ] 回首頁 ⤴️
孫權墓 - 又稱蔣陵,是南京地區最早的一座六朝陵墓。現在僅存一個石碑,旁邊有石橋通往東吳大帝孫權紀念館,可免費參觀。
(孫權石碑旁的石橋)
(東吳大帝孫權紀念館)
紅樓藝文苑 - 以《紅樓夢》為藍本,用植物造景的寫意江南園林。
➤➤ [ 景區 7 | 石像路神道 & 四方城 ] 回首頁 ⤴️
石像路神道 - 石像路是進入明孝陵的第一段神道,長615公尺,有獅、獬豸、駱駝、象、麒麟、馬六種石獸沿著神道依排列,每種石獸有站立和坐臥各一對。
總共12對體積龐大、雕刻生動的石獸,是明代陵寢中規模最大,最具特色的神道,也是明孝陵景區的必拍景點!
可惜這裡遊客許多,想要好好地拍張照,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石馬(坐姿) - 馬代表帝王南徵北戰、統一江山,有炫耀帝王生前的功績之意。
石馬(站姿)
麒麟(站姿) - 古代瑞獸,為帝王仁德才會出現的吉祥之物。
麒麟(坐姿)
石象(站姿) - 象是獸中巨物,代表堅如磐石,有國家江山的穩固之意。
石象(坐姿)
駱駝(站姿) - 陵墓前放置駱駝是明孝陵的首創,駱駝是沙漠的象徵,有疆土遼闊,炫耀國力強盛,國家繁榮之意。
駱駝(坐姿)
獬豸(站姿) - 傳說中的神獸,頭生一角,若見二人相爭,會以角觸摸不正的一方,放在陵前,取"正直不阿"之意。
石獅(站姿) - 獅為獸中之王,顯示帝王的威嚴,是皇權的象徵。
石獅(坐姿)
四方城 - 四方城的正式名稱是「神功聖德碑樓」,建於明永樂十一年(1413年),建築平面作正方形,故俗稱「四方城」。四方城內置明成祖朱棣為其父朱元璋所立的「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」,碑文由朱棣撰寫,記述朱元璋一生事蹟,共2746個字,是南京地區最大的一塊古碑。
明孝陵景區很大,這樣走一圈,花了約 4 小時。人也很多,尤其是石像路神道,大家都擠著拍照,這次我光是蓋掉照片的路人就花了不少時間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🔶 明孝陵 | 4. 系列文章 回首頁 ⤴️
🔥 [中國·南京自由行] 13天旅遊行程、門票、交通、住宿、費用總整理
🔥 [中國·南京自由行] Day 2下 美齡宮 | 南京最美麗的綠寶石項鍊
🔥[中國·南京自由行] Day 3 靈谷景區 | 靈谷寺、明代無梁殿、靈谷塔、寶公塔、三絕碑
~~~~~ 謝謝您看完這篇文章! ~~~~~